自古劝合不劝分的,您可以重新去接触一下,也并无不可啊
世上并无一定之事,81年生的话,三十多岁还未婚配,抓紧了哟
问题:求解易经第三十一卦 泽山咸
咸卦的“咸”就是“感”,将的就是心灵之间的感应,而且卦辞“利女贞”,爻辞以男女之间的感应来描述,所以你如果喜欢一个人,想了解是否对方知道你喜欢他,那占到这个卦可能对方也有感应。其他的情况,还需要看你的变爻情况,你需要更详细地列出占卜细节才能分析
问题:《易经》第三十一卦 咸 泽山咸 兑上艮下 求解卦!感恩!
首先不知道你用什么方式起卦,准确度如何。仅从卦象看,你好像准备放弃之前的一段感情,准备追求一段新的感情,而且对这份感情很有冲动,提醒你:爱情最重要的是本分和忠诚,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做选择,而需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一时之欢?物质上的满足吗?都不是。最重要的是真诚相待,长长久久。
而且提醒你:占卜只是一个参考,因为占卜过程是否准确、技术是否到位、解卦是否准确,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真正懂易经的人,都知道不能完全根据占卜做决定,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最终判断,祝你好运(占卜结果是可以改变的,而易经正是启发人如何做改变,如果占卜结果不可改变,那占卜本身就没意义了)
问题:易经《咸》卦的详细解读?
咸 卦 第 三 十 一 (下艮山 上兑泽 – 泽山咸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
1 . 咸,感也.有交感,感通,感应之意.故咸卦象徵交相感应之意.事物能相互感应,则可致亨通,惟其利在於谨守正道.以人事为喻,如男女交感,能依正道而结为婚姻,则可获吉祥. ◎取,通「娶」.
2 . 周易自乾至离三十卦为上经,咸以下三十四卦为下经.
3 . 孔颖达曰:咸卦明人伦之始,夫妇之义,必须男女共相感应,方成夫妇.
4 . 李士鉁曰:咸,古「感」字.男女有相感之情.少男(下艮)少女(上兑)相感尤易.二,五得位,六爻相应,其感又出於正也.
5 . 马振彪曰:男女相感必以贞而后吉,若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偷墙人皆贼之.不由其道即是不贞,则必不吉,亦不能长久,故咸之后继以恒,皆以利贞为训.
6 . 黄寿祺曰:咸卦之主旨,广义而言,在普遍阐明事物感应之道;狭义而言,则侧重揭示男女相感之理.万类交感以诚,男女相感以正,必以贞而后吉.
7 . 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此所以咸为下经之首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1 . 彖传曰:咸卦,象徵交相感应之意.卦象兑柔在上,艮刚在下,刚柔二气相互感应,因而彼此亲与.而其德下艮止,上兑悦,即能以止行说,则不陷邪佞,不失其正.又艮少男能礼下於兑少女,均在阐明卦辞「亨,利贞,取女吉」之意. ◎ 与,亲也.
2 . 王弻曰:感应相与,是以亨也;止而说,利贞也;男下女,取女吉也.
3 . 朱熹曰:艮止则感之专;兑说则应之至,此感应之所以相与而亨也.
4 . 李士鉁曰:感之道必本乎贞,说而止之,女归之象.老子云: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故大者宜为下,是以不下士不可得士;不下民不可得民,取天下之道其在斯乎.
5 . 天地因山泽孔窍而通其气,山气上蒸而泽气下润,两气通而相应,万物因而化育而生长.圣人以正道感人,以善意感人,圣人之心与天下人之心,心心相印,故天下和平.天地万物皆以气类共相感应,观此交感现象,则其性情即可了然於心.
6 . 刘沅曰:无心(无私心)之感乃无所不感,天地以气感万物,而万物无不通;圣人以德感人心,而天下无不通,止此一诚之所通也.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1 . 大象传曰:咸卦下艮山,上兑泽,故有山上有泽之象.山上有泽,则其泽水下流而润於下;山体中虚而承於上,山泽通气,两相感应,是为咸卦之所取意.
2 . 孔颖达曰:泽性下流,能润於下;山体上承,能受其润.以山感泽,所以为咸.
3 . 君子者观察咸卦山上有泽,山体中虚,泽水润下之象,悟知当虚怀若谷,受纳万物,广结善缘,无所遗弃,以此感人则莫不皆应. ◎受,接受,容纳.
4 . 刘沅曰:山惟中虚乃能受泽;人惟中虚乃能受人,以诚相通,万感皆通,亦如山泽之通气,虚其心而诚於理者也.
5 . 徐干曰: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体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也,故人愿告之而不倦,易曰:君子以虚受人.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1 . 初六阴柔失正,虽上应九四,然处卦之始,所感尚浅,未动於心,故取譬於身,以感应於脚姆指为喻,言其欲动而未动也. ◎拇,足大指也.
2 . 刘沅曰:圣人通天下於一身,知所以感身,则知所以感天下万物矣.心欲往而拇先伸,是动之微,几之先见者也.
3 . 方宗诚曰:初六不言吉凶者,盖将动之始,善与恶尚未定也,使人存慎动谨几之意.
4 . 象传曰:初六处咸卦之始,感应微浅,犹如感应於脚姆指者,乃说明其有应於九四,其脚步将随其心志之感应而向外发展.
5 . 马其昶曰:初六之感尚浅,其於人身则拇象也.拇於百体中最下最微,志在外则拇亦随之而动,志之所之,无微不及,感岂不捷乎 志可不慎乎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1 . 六二阴柔中正,然其感应有如在股足之间的腓,腓者,身体之动躁者也,感物以躁,凶之道也,故先戒之以凶.而其居位中正,承刚应五,故复勉其安居静守,则可获吉. ◎ 腓,音肥,小腿肚也.
2 . 刘沅曰:腓不自动,因足而动,且不能自止,止腓当止其足.六二以阴在下,与九五正应,若不待上之求而妄动则凶,居而不行则吉.
4 . 尚秉和曰:二与五为正应,然三,四亦阳,二独与五,则为三,四所忌,故动凶居吉.
3 . 象传曰:六二虽藏有凶灾,但能安居静守则吉者,乃说明其当顺从於以止行悦之交感正道,动之以礼,则可免遭祸害.
5 . 黄寿祺曰:六二柔和中正,感腓而动,本无可咎,而爻辞却戒之以凶,可知咸卦虽言交感,然当以守正不动为美,此中含有男女交敢当止於礼之义.
6 . 马其昶曰:人身在下为足,在上为口,有自动之力,然非主动者,主动者心而已矣!故初,上不言吉凶,其吉凶由於心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1 . 九三阳刚得位,阳盛刚亢,有应於上六.然其感应在股,足动股随之而行,有执意於随心之所之,而盲动泛随之象,故其往前发展,必有咎害. ◎ 股,大腿也.
2 . 王弻曰:股之为物,随足者也.进不能制动,退不能处静.九三所感在股,志在随人者也,志在随人则所执亦贱矣.用斯以往,咎其宜也.
3 . 马其昶曰:九三本有艮止之德,以值股位,足动则股亦不处.初六一阴在下,拇也,二,三爻皆随之而动,而三又以阳随阴,以上随下,尤可鄙也,盖左右近习之人也.
4 . 象传曰:九三感应在股,非但进不能制动,退亦不能静处不动.而其心无主见,仅盲从泛随於人,阳刚却不求自立,仅跟随於其下之初,二(拇,腓)而妄动.
5 . 黄寿祺曰:九三处多凶之位,阳盛而性躁,上应一阴,下履二阴,有三心两意相感不专之象,故动辄致吝.
6 . 马其昶曰:君子观於九三,不责其行之随,而责其志之所执者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1 . 九四阳刚失正本有悔,惟阳居阴位有谦退之象,若能谨守正道,静俟初六以诚相应,则心志感通之时,必能获得吉祥而无悔恨.「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一句,则是描述九四从有悔至悔亡,从能与朋友心意相通至倾心相从的过程.◎憧憧,音充,心意不定或往来不绝的样子.
2 . 刘沅曰:九四位在股上脢下,心之位也,心之所感不正则有悔,无所系累则贞而吉.而其阳居阴位,不为中正,未能无心虚己以感人者也,故有「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之象.
4 . 李士鉁曰:心为全体之主,寂然不动之中,自有感而遂通之妙.九四居全卦之中,上卦往,下卦来,故往来象.心体本自光大,四应初之阴而有所动,感而有应,应复为感,感复有应,故「朋从尔思」.一念起则念念相续,此起彼应,有若朋从,莫知其何所往,亦莫知其何所来.
5 . 黄寿祺曰:憧憧往来,状思虑不定之忧,有如诗,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之意.而朋从尔思,抒终成眷属之喜,亦如诗,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之意.
6 . 象传曰:九四能谨守正道,以诚相感,终获吉祥而无悔恨者,乃说明其并未因其感应不正而有所悔恨.而其忧心憧憧,心意不定,则说明其感应之诚,尚未能广为众人所接受.
7 . 系辞下云:「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
能诚以待人,敬以处事,德不孤,必有邻矣.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未也.
1 . 九五阳刚中正而居尊,与六二有应,却不能以心相感应,犹如感应在脊背上,感应於不动之处,其心难通,故仅获无悔.
2 . 刘沅曰:脢,音梅,膂也,背脊骨也.心系於膂,一身皆动,惟脢不动.咸其脢是感於不动之处.
3 . 项安世曰:五官之治主於心,以九四当之;五脏之络系於背,以九五当之.心有思则有得失,故必贞而后无悔,脢无所思,故无悔.
4 . 马其昶曰:九五阳刚中正而无吉占者,以四既象心,则五适值背位,当万物交感之时,与人背而不感,不感自无思,无私自无悔.
5 . 象传曰:九五虽与六二有应,却不能以心相感,犹如感应在脊背上者,意指其心不能感应於下. ◎志末,谓心不能感物也.
6 . 黄寿祺曰:九五虽高居尊位,却如同枯木无情,不能以心感应天下.九二之动凶居吉,似亦与此有关.
7 . 马其昶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若枯槁独善之流,君子不取其志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1 . 上六阴柔而居卦终,感极而反,其感应只在口头言语上而已,似有虚伪不诚之意. ◎辅,颊,舌,所以为言语之工具也. 辅,上颔也,即上牙床.
2 . 马其昶曰:咸之始动於志,咸之极则发诸口,言者心之声也,心之感有诚伪,故於言亦难定其吉凶焉.
3 . 象传曰:上六虚伪不诚,其感应只在口头言语上者,意指上六仅凭口头言语与人互动而已. ◎ 滕口说,张口骋词貌,即传布口头言语之意.
4 . 刘沅曰:上六以阴居兑说之终,以言感人未为全非,但所感者浅耳,故不言吉凶,俟占者自审.木铎好辩,君子亦有滕口说之时,岂得为非 若以小人当之,则必曰凶咎矣.
问题:乾为天的卦辞解释
乾:元,亨,利,贞。“大通顺,占问有利。”
(【白话】《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白话】《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问题:乾为天的经解
经文:乾元亨,利贞。
注释:乾:卦名。帛书《易经》作“键”,有刚键之义。《周易》古经每一卦有六爻,凡阳爻以“-”表示,阴爻以“- -” 表示。
《乾》卦由六个阳爻组成,在此象天,又有健的意思。元亨,利贞:《乾》卦卦辞。元,表示大与始。亨表示顺利通达。利,适合、适宜。贞,一为正而固;一为占问,在此为占问。
初九:潜龙勿用。
注释:初九:每一卦第一爻皆称“初”。《周易》六十四卦凡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凡阳爻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阴爻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龙是我国最受崇拜的动物,传说:“有八十一鳞,九九之数,变化不测,纯阳之物。”《周易》取象于龙比喻为阳气或君子。
潜龙勿用:潜伏之龙,不可轻举妄动。潜,潜伏、隐藏的意思。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子夏易传》曰“龙所以象阳也。”引汉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初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
此爻虽是阳爻但位置在最下方,“初阳在下,故有潜龙之象”,所以用“潜龙”象征。勿用,是说还不能采取行动,或不能发生作用。但“潜龙”并非没有力量,而是说力量潜伏着,且未可限量。筮遇此爻,应等待时机,不要随意行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注释:见龙在田:龙出现在田野(或地上)。见,读作“现”,有出现、呈现之义。田,田野。利见大人:适宜见大人。大人,指有权势,有地位之人,古为圣明之人。
三国王弼注云:“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周易集解》)
此爻在下卦的中央,“有君之德,故有大人象”,是有利之位。二是偶数,属阴,在阴位出现阳爻,本属不正,但乾坤二卦却不存在正与不正的问题。此爻说明初九的潜龙已经上升,利用贤明的人,就能给人们带来好处。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注释: 乾乾:勤奋不懈。惕:警惕戒备。厉,危险。无咎:无害。咎,灾难。
《文言传》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何妥曰:“此当三月,阳气浸长,万物将盛,与天之运俱行不息也。”(《周易集解》)
此爻在下卦之上,“重刚而不中,乃危地也”。说明智慧的君子已经出现,但必须时刻努力不懈,日夜警惕戒备,谨慎小心,才能处于危地而无灾难。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注释:或跃在渊:指龙在渊中欲跃而未路之势。或,惑也,古二字通用。渊,上空下洞,深不可测之地。
(《周易集解》)引何妥曰:“此当五月,微阴初起,阳将改变,故云乃革也。”又引晋干宝曰:“跃者,暂起之言,既不安于地,而未能飞于天。”再引东汉荀爽曰:“地下称渊也。”
九是阳爻,四是阴位,阳居阴位且在上卦的最下方,缺乏安定感,因此用“或”这样的疑而未定之辞。筮遇此爻,应谨慎把握时机。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注释:飞龙在天,苍龙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
《周易集解》引何妥曰:“此当七月,万物盛长,天功大成,故云天德也。”引东汉荀爽曰:“飞者,喻无所拘。天者,首事造制,大人造法,见居天位,圣人作而万物睹,此其义也。”
这是最理想的位置,阳爻在奇数的阳位,又在上卦居中,“以圣人之德,居天子之位,故万人乐得而见之”。
上九:亢龙有悔。
注释:亢龙有悔:龙飞过高则有悔。亢,穷高、极高。
《周易集解》引王肃曰:“穷高曰亢。知进忘退,故悔也。”
这一爻的位置到了最高点,物极必反,因此“有悔之象”。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释:用九:帛《易》作“迥九”。迥,通。此是说《乾》卦六爻皆九也。见群龙:呈现群龙。无首吉:没有首领则吉。
隋何妥解《文言传》:“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时说:“阳消,天气之常。天象法则,自然可见。”《象传》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祈福/恭请圣物
如部分已经请完,可根据需求推荐同款!
温馨提示:
1、本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