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易经》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婚姻
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嗑是合的意思,万物都不可以苟且求合,所以接着是贲卦
庄重审美 以德服人
22、贲卦山火贲
《贲》(下离上艮) 第二十二
君子察时成天下,文明盛世典狱罢;
修饰脚趾走徒步,梳理胡须受造化。
光泽柔润常守正,阴居当位聘婚嫁;
饰山修圃有吉庆,亨通无碍往无诈。
【原文】 贲bì。亨。小利有攸往。
【译文】 贲卦:通达。有所往则有小利。
贲,饰也,文饰之貌。
贲卦象征文饰之意,有实质的事物,再加以必要的文饰,则文质彬彬,可致亨通。惟文饰之道乃在衬托事物的本质,过分的文饰则有害于其本质,故能以阴柔的方式行其文饰,适当的衬托阳刚的本质,是有利于从事的。
本卦阴阳相杂则有文,称为斑称为文饰。古代传称龟三足就称为“贲”。卦象内为“离”,占动物为‘龟’,另占数字为‘三’;外卦“艮”,占人事为“守静”亦有龟行之象。而3、4、5互为“震”,占身体为‘足’,占数字为‘三’;正应龟三足之数。所以本卦的爻辞,皆是以龟色、形、象来喻示吉凶。
“亨”是称谓六二爻,居中为内离的主爻,按易理“离”为夏所以称为“亨”。
这一卦主要是讲文饰之道。初爻不乘非“义”之车,安步徐行,喻不尚华饰;六二上承九三,以柔文刚,喻文而附质;九三下比六二,相饰相润,互成其文,但处下卦之终,须永久守持方吉;六四以白为饰,纯洁淡美,又下应初阳,故不须疑虑,往必有得;六五上比阳刚,质朴柔美,犹礼薄而意厚,持中而成君子之交;上九下亲六五,素白无华,不劳文饰,归趣本真,自然为美。可见文饰之道:一是刚柔相杂而成文,二是不慕华丽而尚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人类原始的本性――质――是比较直爽的,我们看一个小孩子所表露的动作,纵然打破了东西,做错了事,他那个样子都蛮可爱的,因为他没有加上后天的颜色,还是人性的本质。假使人长大了,都还是这样,好不好呢?且看我们流传的一两则哲学性的笑话,供给大家做研究性的参考。
还是老虎可爱
有一个老和尚,收养了一个很小的孤儿,才两三岁就带到山上。关着门不使他与外界任何人接触,也不教他任何事,到抚养成人了,有一次老和尚下山去,一个朋友来访,问这个小和尚,师父哪里去了?这个小孩傻傻地说师父下山了。来客奇怪地问,你是他的徒弟,怎么什么事都不会?小和尚说,什么叫做“会”呢?客人就教他见了人,要怎么讲礼,要怎样讲话,师父回来时应该怎样对师父行礼。客人把这许多事都教给了小和尚,这小和尚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了,越学越会。客人没等他师父回来就先离开了,等到师父回来时,小和尚到山门外老远去迎接,行礼问好。师父看见,奇怪极了,问起这一套举动是哪里学来的。小和尚说出经过,这个师父气坏了,找到那位朋友大吵一顿。他说我二十多年来,不让他染污上任何是非善恶的东西,保留一副人性原本的清白。结果给你这一搞就搞坏了,我二十几年来的心血白费了。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其中所包括的内涵很多,不妨从各方面去理解。
第二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老和尚也是这样收了一个小孩。到了二十几岁,要带他下山,但很为他担心。就告诉他,你没有到人世间看过,现在我带你去。在城市中很热闹,五花八门,不过什么都不必怕,只有一个东西――老虎,你要注意,那是会吃人的。小和尚问老虎是什么样子,老和尚就把女人的样子告诉他,说这就是老虎。老和尚带他走了一趟,回到山上以后问徒弟,到了闹市里最喜欢的是什么?小和尚认为一切都很好,没有什么特别可动心的。老和尚又问那什么东西最可爱呢?小和尚说,最可爱的还是老虎。
这两个故事都涉及了人性,所以讨论到《论语》上的这个质字,一定要说怎样才是人的本质,也是很难下定论的。
如果质胜文,缺乏文化的修养就不美。倘使文胜质便很可能成为书呆子。学识太好的人,也很可能会令人头大。谈学问头头是道,谈作人做事,样样都糟,而且主观特别的强。所以文与质两个重点要平衡。
山火贲异卦相叠(离下艮上)。本卦下卦为离,离为火,上卦为艮,艮为山。山下有火,一片艳红,花木相映,锦绣如文。喻男婚女嫁,国政家制,都有仪礼制度,构成了复杂的社会人文关系,用以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这正是所谓贤德君子“观乎天文,察乎时变”神道设教的结果。所以卦名曰贲。
近来运转锐气周,窈窕淑女君子求,钟鼓乐之大吉庆,占者逢之喜临头。
“贲”就是修饰、文饰的意思,可引申为文明、文化。“文明”“文化”“人文”这几个词即出自于这一卦的《易传彖传》。贲卦专谈文饰美化的道理,涉及《易经》的美学思想。适当的文饰有助于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文饰要恰如其分,不可太过。因为文饰只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助因,不是主因,只起辅助作用,不起决定作用。决定因素仍然是内在的实质。如果文饰太过,不符其实,那就适得其反。文过盛,实必衰,这是必然的道理。贲卦上为山、下为火,山下有火,形象很美。离、火又代表一种动物——野鸡,山里的野鸡很漂亮.
【原文】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译文】初九:脚穿花鞋,舍车不乘,徒步而行。
贲,文饰。贲其趾,犹言用花鞋套脚。
本卦多记录婚嫁之事,礼聘迎娶都有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对偶婚制的简单的风俗图景。读者可从这个角度体察各爻意义。
初九阳刚得位,比二应四,然位为庶民,不敢贪求富贵,乘坐大夫之车马而僭越本分,故仅徒步而行,安步当车,犹如贲饰其足以明其心志。
初九上应在六四,3、4、5互为“震”,占身体为“足”所以称为“贲其趾”。
2、3、4互卦为“坎”,坎占静物为“攻轮”为车;初九位在车下,当然是有车不苟乘,“舍车而徒”的卦象。初九为阳爻,正当潜龙勿用之时,安于徒步行进,是志行高洁以遂其志的象应。
初四应,四震足,故曰“贲其趾”,“其”指四,四互震为趾为动。四可与三二为互坎,坎为车,但初四应则有震而坎不成,坎车无故谓“舍车”。
舍车,因四杂于上、三两刚爻之间,下与三成震,震为行,故曰“徙”,徒,步行;上与上爻成艮,有艮舍,没了坎车。舍为双关,即为艮舍象,亦是坎车的否定。
《象辞》说:舍车不乘,徒步而行,为显示鞋子之美丽,理应不乘车。
“徒”谓为徒步行走,“义弗乘”是言君子志行高洁,不肯苟乘合流。
“义弗乘也”,言四不成坎车,车本无还言什么乘车?故谓“义弗乘”。
在贲之始,以刚处下,居於无位,弃於不义,安夫徒步以从其志者也。故饰其趾,舍车而徒,义弗乘之谓也。
趾是脚趾,人体的最低部份。初九阳刚,下卦“离”是明;所以,刚毅贤明,甘心在最下位,一心美化自己的行为,择善固执。这是装饰脚趾的形象,脚趾用来行走,行走与行为相通。像这样贫贱不移,洁身自爱的人,就是送给他不应当有的华丽的车,也不会坐,宁愿舍弃车,徒步行走。象传说:初九舍弃乘坐车马,仅徒步而行,安步当车者,乃以其位为庶民,应固守本分,不宜乘坐大夫之车马。
本卦记录婚嫁之事,礼聘迎娶描写生动,每一爻都展现了对偶婚制的简单的风俗图景。
给加个采纳,呵呵,谢谢了,太多了写不下了。
问题:周易第21卦解感情将来
亲 看看这个吧应该是可以帮你的
伏羲氏创造的八卦图,只有符号,没有文字,因而被称“无字天书”。几千年来,后人不断地用文字,给八卦图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诠释,逐渐形成了《易经》。其中最著名的有三部,《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这三部经最大的区别,就是六十四卦的排序不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连山易》和《归藏易》渐渐残缺不全了。而能够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那么《周易》是根据什么对六十四卦进行排序的?这种排序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大家如果用心去看《易经》,你会发现,他提供一个很好的架构,让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根据自己的见地,根据自己的胸襟,根据自己的涵养,来做不同的诠释,所以每一个人讲《易经》,他多少有点不同,我们都应该加以尊重。
伏羲氏他一画开天劈地,这一画,叫做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六十四卦,就是八卦彼此重合起来配合到最后,一共只有六十四种状况。但是,六十四种变化所产生的卦,你怎么去安排它的次序,也是经过一番混战。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你排你的,他排他的。但是最起码,我们知道有一种,他是把艮卦排在第一卦的,那就叫《连山易》。因为艮就是山,因为当时,在天地之间,最高就是山,而且你看这个山还得了?这样子连绵不断,所以他就希望,他这个朝代,能够像山一样的连绵不断,所以他就把艮卦摆在第一卦,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也有把坤卦摆在第一卦的,叫《归藏易》。那《周易》,他是把乾卦摆在第一卦。那我们也相信有很多人,他把谦卦摆在第一卦,为什么不可以呢?因为谦本来就是《易经》的核心的一卦。你也可以把泰卦摆在第一卦,为什么不可以呢?可是你再怎么样弄来弄去,最后大家慢慢的会取得一致的想法,就说:“好啦好啦,就按照周文王当时所排列的卦序,他一定有相当的道理。”
历史上,《易经》六十四卦有很多排序方法,而至今广为流传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也就是以乾卦为首的排序方式,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周易》的这种排序,孔子还专门作了《序卦传》,那么《序卦传》是如何解释这种排序方法的呢?
乾坤为何是头两卦?
《序卦传》,它是把乾、坤、屯、蒙、需、讼、师、比这样一卦一卦排列,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次序?它从头说起。所以第一句话是: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易经.序卦传》,天地就是乾、坤两卦,所以实际上,一出来就是两个卦,不是只有一卦。天地生万物,乾坤是《易》的门户。天地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创造万物。那到底是创造化?还是进化论?还是演化论?我想那是西方的思路问题。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它是同时存在的,它既创生,又演化,然后它又不停地进化。有进必然有退,不可能一路进,因为进退它是一体两面的。譬如说:我们中国的民族性,叫做“能屈能伸”,这个“能屈”的部分,就是“坤”;能伸的部分,就是“乾”。你看乾告诉我们:自强不息。你只要有机会,你就要抓住;你只要有能量,你就要发挥。可是,当环境不许可的时候,当你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那你就要像坤卦一样的厚德载物;像坤卦一样的逆来顺受。所以为什么中国人他老是讲两句很矛盾的话:自强不息,逆来顺受。合起来叫做:能屈能伸。你读卦的时候,凡是看到一个字,你就要想到相反的那一面,然后把两个合起来,你就可以得到它真正的,比较全面性,比较周到的一个意思。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孕育了万物。所以,乾坤两卦成为《周易》的开始。然后,乾卦的六条阳爻和坤卦的六条阴爻互相交错,从而生出其它的六十二卦。那么,天地之间的万物是怎样繁衍的,而乾和坤之后的屯卦和蒙卦又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呢?
为什么要活到老学到老?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易经.序卦传》。
盈这个字,很像孕,怀孕的孕,就表示天地,它是孕育万物。而充盈,盈满了天地之间的,也不过是万物而已。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本,就叫:天地。第一句话有天地,就是把乾坤合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了这么好几句话,就在讲两个卦,一个屯卦,一个蒙卦,要合在一起。你看原始人类,他们一开始都是什么?都是从出生这个难关,去感受到说:“啊!生个小孩子很难。”当你看到屯卦的时候,你会不会想象到像草?它很容易就生出来。哪像人那么难,要怀胎十月,而且生产还有高度的危险。其实你如果设身处地,你把自己变成一棵小草,你要知道你要钻出地面跟你怀胎十月生产的危险跟辛苦,那个程度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很多人,他就没有办法将心比心。
我们看卦象,我们想道理,一定要将心比心,人跟草,是一样的。草,它的艰难,它的用心,它最后突破的时候,跟人怀胎、诞生,那个程度没有差别的。它就是告诉我们要去了解:万事起头难。万事起头难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它要告诉你,你不要以为说,你出来以后,你就一通万通,你一辈子就没有问题了,不是。而是一岁有一岁的问题,两岁有两岁的问题,三岁有三岁的问题。它随时给你问题。那我们就知道了: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屯卦的万事起头难,马上要看它的相综的那一卦,叫做蒙卦,它是:活到老,学到老。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易经.序卦传》。蒙者蒙也,前面那个“蒙”是卦名,后面的“蒙”,是蒙昧,这样才叫做:蒙者蒙也。物,生下来会蒙,那个蒙,就是蒙昧。是幼稚。说好听一点,叫“天真”。天真好不好?天真很可爱,但是幼稚是很可怜的。这又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你看小孩子天真,很可爱,但他到了十岁还那么天真,到二十岁还那么天真,那做父母的就急死了。可见每一件事都要有阶段性的调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卦要有六个爻的原因。蒙是什么?蒙就是“物之稺也”,这个“稺”就是幼稚的“稚”一样的道理。
物,一生出来,它一定是蒙昧,一定是幼稚的,所以一定要学习。你只有把屯卦跟蒙卦合在一起,你才能够去体会,孔老夫子讲的那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那一句话是说:你早上听懂了道理,你就开始脸红,开始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什么,因为以前实在讲,因为不懂,所以做错了很多事情。夕死可矣,并不是说那这样我就去死掉好了,不是这样。而是说,我就把过去的那些错误,当作昨天晚上已经死掉一样,我现在开始新的生活。人,屯了以后,要蒙;蒙了以后,你会再生,再生又是一个新的屯出现……人,随时要过新生活。为什么叫做新生活?就是我老的那一套不对,我要丢掉。然后我要开始,更新我自己的生命。其它很多人他会觉得:啊!我死过好几次。为什么?因为那一次,那种让我丢脸的恨不得去死的,可是我后来呢,我改变了,我又得到大家的欢迎,然后我自己也觉得我这样无愧于天地,我是一个新的人出来了。就算一个人他坐了牢,我们也希望他在牢里面,能够改过自新,出来以后,他可以重新做人,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这就是什么?就是屯、蒙,蒙、屯。它始终是联系不断的一个循环。可以说,一生都在做这种事情。
表面看来,《序卦传》是解释卦序排列的,实际上,它也是在说明人生的生长过程。母亲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生下孩子,而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蒙昧的,需要启蒙,那么,启蒙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如何避免争端?
物稺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易经.序卦传》。需,是饮食。饮食之后,它就一定会产生争执。因此: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易经.序卦传》。所以需跟讼,它是同时出现的。很奇怪就是:人,一出生就有需求。需求好不好?答案是很难讲的,人都完全没有需求,那根木头人一样,那是很可怕的。所以需求在某个方面来讲,它对人生是好的。可是需求经常会什么?经常会过度,要求不断,然后欲望无穷,再加上,我好了还要更好,有了还要更多,那就糟糕了。那就变成人的一种负担,最后就变得非常痛苦。而且,因为资源它永远是有限的,机会永远是不足的,而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是越来越大,这就变成什么?变成大家会去抢资源,会去争地盘,就是我们常讲的,叫做:争权夺利。所以需跟讼,也是不分家的。我们把这两个卦合在一起,我们就知道了:当争端开始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去消弥于无形。这就是孔子所讲的:必也使无讼乎。—《论语》。人是一定会讼的,但是有修养的人,他一方面未雨绸缪;一方面,事到临头的时候,他会退让一步。使本来会争执的,本来会口角的,本来要打官司的,消弥于无形。那就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你要节制你的需求,这还不够,你还要少惹是非。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忍耐。把忍耐当作是一种美事。为什么?因为如果我一想要,就有;一想要,就有,那我糟糕了,那我欲望就高涨了,然后呢?我欲望就无穷了,就变成贪得无厌。贪得无厌,那是所有人都看不惯的。大家会觉得:“哇!你一个人什么都有,你还要?那你不应该想一想别人吗?你不应该照顾一下别人吗?”像这些事情,其实你从需卦里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各取所需,一定在讲讼卦的精神。讼卦的精神是什么?慎谋能断。我盘算盘算我该不该要?我该要多少?我该什么时候要?我该向谁要?我要了以后会怎么样?你统统都想得清楚以后,那就“必也,使无讼乎。”就把本来会引起争执的,你都消弥于无形。所以这两个卦合在一起,我们社会就很和谐,每一个人都比较愉快。
人人都有需求,所以要适当地节制,避免造成需求无度和利益冲突,而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学会谦让和忍耐,从而做到“无讼”,这就是需和讼的意义。但是,如果事情处理不当,发展到了必须要讼,而讼的结果又不能令人满意的时候,人们又该怎么办呢?
“师”和“讼”,要出于公心
接下来:讼,必有众起。—《易经.序卦传》。因为你一个人骂不过人家,你就叫几个人一起来骂。骂,没有效,就开始打,然后就兴师动众,“故受之以师”。“师”是什么?是打不赢,骂不赢,打官司,输了不服气,然后就开始纠集一帮人,靠武力来解决问题。“师者,众也。”师,就是一批人,大家为一个目标共同去卖力,甚至搞到流血,那就叫师。劳师动众,就叫师卦。师卦有一个必要的原则:为民除害。我才会兴师动众。如果为了我私人的利益,而把一帮人聚集起来,去使得社会不安定,那就不叫师卦。那就是乱,判乱。那跟师出有名是完全相反的。那比卦呢?比卦也要想想,你志同道合到底是干什么?你志同道合,然后欺负弱小,也是志同道合;志同道合,然后霸占财富;志同道合,然后把的所有的机会都垄断了,那大家都没有好处。所以,志同道合,它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卦目标):为民造福。
一个为民除害,一个为民造福。可见,我们所作所为,都是为大众,而不是为私人(为公不为私)。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很少主张个人主义,很少。我们所采取的,是对大家有利的,而不是以个人的利益做出发点。这一点,我们从《易经》的卦象里面,可以看是非常清楚。师卦,它是物以类聚。物以类聚,就是气味相投的人,他会结成一个小团体,搞一个小组织。可是比卦,它告诉我们:难逢知己。你看你相识满天下,但是知心有几人呢?就表示那个对象不但难找,而且要很谨慎。众必有所比。—《道德经》。就是说,我跟哪些人比较志同道合,哪些人虽然我现在跟他在同一个团体里面,但是我还是跟他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迟早是要分开的。所以,他会在这里面比来比去。比来比去的结果呢?就是我们常讲的,大圈圈里面还有小圈圈,小圈圈里面还有皇圈圈。我问过最少几百个总经理,我说:“你是领导,你是喜欢把你的干部领导得一视同仁,还是领导得有差别待遇?”几乎大多数人都是说:“一定要有差别待遇。”我说“为什么?”他说:“如果我一视同仁,讲起来很好听,但是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所有人都跑光光了。”他心里想:你平常也没有特别照顾我,这时候我为什么要留下来陪你?跑啊。大家都跑光了,你剩下孤家寡人一个。你必定大圈圈里面有小圈圈,小圈圈里面还有皇圈圈,碰到危险的时候,外面那几圈跑掉了,最起码那个核心的团体,他还会巩固我这个领导中心。我相信,这是痛苦经验所造成的。但是,这不是道理,这哪里是道理?那这样的话糟糕了,那每个人都有私心。比较完整的是什么?就是我刚开始当领导的时候,我是一视同仁。因为我对谁谁谁都不认识,我怎么可以说有偏心呢?但是慢慢地,记住:我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同乡,所以我特别照顾他;不是因为他是我的老同学,所以我特别跟他拉得近一点;不是因为他是谁谁谁的什么亲戚朋友,所以我重视他一点,都不是。我纯粹是以公为出发点,这里面哪些人对这个团体表现得好,贡献得多,我就拉近一点。所以同样的比,它有两个,一个是私的比,一个是公的比。这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综上所述,无论是师,还是比,都不能用来谋私,而必须建立在为公的基础之上,这才符合《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的思想。而人们常说的师忧比乐,其实也是事物的一体两面。那么,如果把师和比,这两个卦融合在一起,这样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为什么不打不相识?
把这两个卦合在一起想,你就想出什么呢?叫做:不打不相识,天下为一家。中国人好象对外人都很客气,而对自己人他反而很不客气,老打来打去。这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从《易经》里面,我们得到很多启发。我请问各位:“有两个年轻人不听你的话,其中一个是你的弟弟,一个不是你的弟弟。我请问你,你打谁?”你打那个不是你弟弟的人,人家都笑你:“你打他干嘛?他又不是你弟弟。他干嘛听你的?连你弟弟都不听你的,你还要求他听你的?”所以你没有选择,先打弟弟:“你是我的弟弟,你都不听我的,那其它的人怎么会听我的?”所以为什么中国人,他对外人反而客气,他对自己人他反而板着个脸,他要求很严格,就从这里来的。你看我们看到隔壁的小孩,我们都觉得他很可爱。他怎么不可爱呢?他跟你没有关系,他怎么不可爱?他去玩泥巴是他的事,他将来会怎么是他的事。可是你的小孩你就不一样了,你就感觉这也不对,那样也不对。我们对自己人比较严,对他人比较宽松,这都是事实,这就是中国人的比。
比的后面是什么?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易经.序卦传》。这个卦到底是念小畜(xu),还是念小畜(chu),我觉得不必争论。因为都可以,这两个在古代它是通的。所以你说他是小畜(xu)卦也对,你说他是小畜(chu)卦也对。真正了解他的内涵,真正会活用在生活当中,这个才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人类他比对的,就是你找到少数志同道合的人,你一定会有些储蓄。你看搞企业的人,这就是最清楚的,你要创业,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你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你除了摆地摊以外,你还能做什么?因此你就必须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分工,因为一开始就明确分工,万一搞错了怎么办?只有大致上说,我们共同来创一个事业,好不好?大家说好。进来以后,我们就开始比来比去,那自然有人又进来,有人又出去,这叫做谋合。谋合一段时间,那你就要定下来。定下来就开始有产品,就开始储蓄,就开始慢慢累积你经营的资本。
今天我们的卦序,只是讲到我们曾经分析过的那八个卦,每一个卦它都是环环相扣,它都有它一定的产生的原因,它接下去都有一个承先启后的作用。
问题:这卦怎样解?周易第二十二卦,贲,山火贲,艮上离下,问事,本人女,这挂怎样解呢?
这卦象应该一般
问题:《易经》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离上震下 问感情复合
不好意思啊,看不懂。
问题:算生辰八字准不准?
算命的人给你指明了一个方向,或者会使你豁然开朗。这样看的话,算命先生更像一位非常厉害的心理大师。一般他们会问你问题,根据你的答案,来揣摩你内心的需求,然后给你心理暗示,将你往他所说的方向去引导。
这样说的话,有点类似于洗脑。这样算命的人,都会觉得算命先生算得很准。其实算命和数学中所说的概率问题也很类似,概率分为可能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算命先生给你所提出的都是可能的概率,他所说的事可能和你想的事并不是一个,但是或许种种误解也可能产生一致的方向。
问题:哪个网算八字最准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啊,如果你认为你和你目前所处的朋友要靠八字来决定你的婚姻,还不如分手吧!因为如果一个你认定是终身相守的伴侣,你不会以八字来决定,而会避之不及!迷信或许会让你终身遗憾!
祈福/恭请圣物
如部分已经请完,可根据需求推荐同款!
温馨提示:
1、本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