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秦山曾经出过哪些文化名人?
古有小说家干宝、诗人顾况、戏曲家杨梓;近有现代出版家张元济、三毛之父张乐平、哲学家陈大齐、史学家朱希祖;今有革命文化名人黄源、油画家朱乃正、先锋派作家余华、奥运健将曹棉英。
干宝 (生卒年月不详),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启《海盐县图经》云:“父莹,仕吴,任立节都尉,南迁定居海盐,干宝遂为海盐人”。又云:“干莹墓在澉浦青山房。”明董谷《碧里杂存》云:“干宝……海盐人也。按武原古志云,其墓在县西南四十里,今海宁灵泉乡。真如寺乃其宅基,载在县志,盖古地属海盐也。”据史料记载,自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干宝初仕盐官州别驾(刺史的从吏官),后因刘聪、石勒之乱,西晋亡,东晋立,南北对峙,干宝举家迁至灵泉乡(今海宁黄湾五丰村与海盐澉浦六忠村的交界处)。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阳,干宝为父守孝。至三世时,迁至梅园(今海盐通元),自此,海盐成为干氏子孙繁衍的居住地。
干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小说家的一代宗师。他的《搜神记》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干宝学识渊博,著述宏丰,横跨经、史、子、集四部,堪称魏晋间之通人。至今有关专家已收集到的干宝书目达26种,近200卷。
干宝年轻时学识渊博,遍览群籍,曾由华谭推荐任著作郎。建武元年(317年),经中书监王导推荐,领修国史。时因家贫,求补山阴(今绍兴)令,迁始安(今桂林)太守。东晋大兴元年(318年)二月封关内侯。太宁元年(323年),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咸和元年(326年),母桓氏卒,葬灵泉里西南隅,干宝辞官为母守孝。咸和四年服阕回朝。永和元年(345年)致仕,永和七年(351年)秋卒,葬灵泉里后花园。朝廷特加尚书令,从祀学宫。
干宝一生著作颇丰,其《晋纪》20卷,直而能婉,时称良史,为后世史学家所推崇。传说干宝因有感于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气绝复苏,乃编集神怪灵异故事为《搜神记》。他在序中自称:“虽考志于载籍,收遗佚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此书为我国魏晋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保存了许多古代民间的传说,如《干将莫邪》、《相思树》、《董永卖身》、《李寄斩蛇》等,给后世文学艺术以深远影响。在著名的《聊斋志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中,有许许多多的情景和描述都是从《搜神记》中汲取营养和精华的。近代文学大师鲁迅的《铸剑》故事就取自《搜神记》中的《三王墓》,凡此举不胜举。干宝又著有《春秋左氏义外传》,还注《周易》、《周官》等数十篇,另有文集四卷。今存《搜神记》20卷,为后人所辑录,又《晋纪》亦有清人辑本。
干氏家族自三国后期,仕吴者颇多,到晋朝已有名人不断出现,其后在历朝均有名人,政功显著。千余年间,干氏家族所繁衍的子孙已分居于北京、天津、南京、陕西、山东等地。尤以浙江海盐的沈荡、通元、澉浦、六里,海宁的盐官,宁波的余姚,嘉善的干窑等地。聚居为盛。故自东晋以来,已有1700多年族史,显为望族。海盐作为干氏家族世代繁衍的集中居住地,至今后裔已有52代。近年来,海盐县对干宝的生平及史学价值的研究十分重视,尤其是在干宝后裔的大力支持下,由干氏四十八世裔孙干乃军执笔续修《干氏宗谱》。自1991年起,历经10余载的调查考证,目前,一部新的《干氏宗谱》续修本已正式完稿。干氏家族对于宗谱续修,历来十分重视。干氏宗谱立干宝为始祖,五世孙干朴首撰,三十八世孙干大行续修并序。自四十世孙干钦昊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86年)最后一次续修宗谱算起,至今已有300余年未曾续修了。并且,由于干氏后裔散居神州大地,主要分为东西大支和永宁乡支两支,至抗战前,宗谱有的已散失,给续修带来一定的难度。文革期间,海盐县博物馆收缴保存了十分宝贵的干氏东西大支的旧谱三册,是这次续谱的主要依据。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干乃军不负众望,历尽艰辛,奋笔耕耘,终于使海盐县第一部民间续修的家谱《干氏宗谱》得以问世。此举已在全国各地广大干氏后裔中传为佳话。
学术成就
干宝的祖父叫干统,为吴奋武将军,父干莹为 丹阳丞。干宝少勤学,博览群记,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又因平定杜弢之乱有功,赐爵关内候。晋元帝即位,未置史官,由中书监王导举荐,干宝“始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晋书•干宝传》)他对史学有研究,著《晋纪》。《晋书》称:“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文心雕龙》誉“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史通》赞“理切而多功”。干宝“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博采异同,混虚实”,“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撰成《搜神记》三十卷,“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于世。”(同上)
干宝于易学造诣极深,《晋书》明言注《周易》。《隋书•经籍志》载有:《周易》十卷,晋散骑常待干宝注,又《周易爻义》一卷,干宝撰,梁有《周易宗涂》四卷,干宝撰。其中《周易宗涂》《隋志》言已佚,两唐志皆不录。而《周易注》、《周易爻义》二书,两唐志皆收录之。另《经典释文•序录》、《宋史•艺文略•经类》及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等也录《周易注》十卷。又根据《册府元龟》记载,《周易问难》二卷、《周易玄品》二卷,也为干宝撰。项皋谟、朱彝尊、马国翰等人皆信从。然《隋书•经籍志》明言《周易问难》二卷王氏撰,《周易元品》二卷不著撰人,故今人学者黄庆萱等人关于《周易问难》《周易玄品》二书不为干宝所撰的考证属实(见《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九)。干宝的易学著作今皆散佚,其《易》注主要散见于唐人李 鼎祚的《周易集解》、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后人有辑本,“元时有屠曾者,始辑其佚。明下德间,其孙勋重订,其书刻在《盐邑志林》,即今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所据而补订,武进张惠言梓入《易义别录》,历城马国翰、甘泉黄奭又据而参校习刊之,载《玉函山房辑佚书》、《汉堂丛书》中。孙、马、黄三家辑本,互有详略,然马、黄多者二事,孙多者七事,较其得失,孙本为优”。(尚秉和语,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另外,根据其它典籍记载:干宝还撰有:《易音》、《毛诗音》、《周官礼注》、《答周官驳难》、《周官音》、《后养议》、《春秋左氏函传义》、《春秋序论》、《正音》、《立言》等。
顾况 (727—815),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苏州(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或说苏州海盐(今属浙江海宁)人。
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
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据宋代董逌、黄伯思和清人顾炎武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
顾况在《悲歌》序中说,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闽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阉奴,诗中揭发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写得极其沉痛。
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漤觞。皇甫湜《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他为当时诗人所撰的诗序,分别记述了陶翰、刘太真、朱放、储光羲的事迹及诗文编集的情况,为后世提供了文学研究的资料。他的《戴氏广异记序》,论述了唐人志怪传奇作品如唐临《冥报记》、王度《古镜记》等,说明他对当时传奇这一新体也很重视。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曾记述顾况善画。《新唐书‧艺文志》子部杂艺术类著录有顾况《画评》1卷,今佚。
有《顾逋翁诗集》4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华阳集》3卷,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关于顾况,为人熟知的是他和白居易之间的一段轶闻: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
顾况是唐代中期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今人在临海市区巾子山上建有“逋翁亭”,就是纪念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曾经驻足临海。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气大,更重要的是顾况确实到过临海,出任新亭盐监,并与郡城名胜巾子山结有诗缘,个中详情容我细细道来。
顾况,别号华阳山人,晚字逋翁,祖籍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卒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幼年受佛经于其叔七觉和尚,登第前于儒学外,出入释老二氏,且多交有声于东南之名诗人、诗僧。后迁居苏州海盐横山,故史书多称其为海盐人。至德二年(757年),顾况进士及第,年已33岁,终著作佐郎,从六品上。他任职新亭监年代,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从明人“中举前”之说;现今学界一般约定在“唐至德二载(757年)登第后至建中二年(781年)或稍后入韩滉节度使幕府”的一段长达24年时间,过于漫长,深感泛泛。
新亭盐监设于临海,是唐时台州盐远销处州、婺州、衢州等地正集散地,且是当时江南十大盐监之一。顾况求知新亭监之事,最早见于唐人李绰《尚书故实》,内云:“顾况,字逋翁,文词之暇,兼攻小笔。尝求知新亭监,人或诘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仍辟善画者王默为副知也。”新亭监始设于唐乾元年间。《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乾元元年(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吴、越、扬、楚盐廪“有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场,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兰亭、永嘉、太昌、侯官、富都十监。岁得钱百余万缗(每缗1000钱),以当百余州之赋。”知新亭位列十监之四。盐监是管理盐税、盐业的机构,长官称“监”。新亭在临海,南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七《城务·临海》条:“新亭监在县东南六十里,今废。《武烈帝庙记》:乾符二年(875年)新亭监给官莫从易重建堂宇。”按《赤城志》是台州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新亭监附于临海县名下,当属临海。又民国《临海县志稿》卷十三《官师·令佐·盐监》载:新亭监官,“天宝:顾况(附李绰《尚书故实》顾况条);乾符二年:吴越莫从易;元德昭(按吴越国王钱镠后拜为丞相)。”顾况列为新亭首任监官,唯定在“天宝”年间有误,以《新唐书》记“乾元”为正。
新亭监约止于北宋熙宁至宣和年间,前后存在了约200年。据旧志载,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新涂外淤,老涂地养淡,产盐区东移,遂修筑杜渎坝(在今杜桥镇外涂)。宣和四年(1122年)官府设南(在黄岩)、北(在桃渚)两监,建杜渎盐场,归属北监,张瑾为亭场巡检,新亭盐监至此寿终正寝。
顾况求知新亭监年代史家一直总感含糊。拙见顾况临海之行,除上述方志记载以外,与其存于《全唐诗》卷二六七及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中的《临海所居》诗三首及《从剡溪到赤城》诗有内在关联,可补充《尚书故实》所记之不足。今先举《从剡溪到赤城》诗:
灵溪宿处接灵山,窈窕高楼向月闲。
夜半鹤声残梦里,犹疑琴曲洞房间。
剡溪在新昌,赤城在天台。由新昌剡溪入天台,走的是李白、杜甫游天台山同一路线。诗中“灵溪宿处”是说顾况从天台到临海途中,曾夜宿灵溪附近的灵溪驿,又称灵溪馆。《嘉定赤城志》卷三:“(天台)灵溪驿,在县东二十里,旧路由此入京,今亭头是也。后改自东门,遂废。唐人郑巢有《夜泊》,诗云:‘孤吟疏雨夜,荒馆乱峰前’……‘溜从华顶落,树与赤城连。’……”(参见康熙《天台县志》,雍正《浙江通志》)顾况稍后的大和诗人许浑也有《发灵溪馆》诗:“山多水不穷,一叶似渔翁。”顾况诗中“赤城”是天台山胜景,“灵山”即天台山。灵溪驿是水陆交通交替点,上接新昌至天台的山岭蹬道,下通扁舟畅行的始丰溪(灵江主要支流),可直达台州城西门埠。看来,顾况先游览了天台城关的赤城山等风景,再夜宿灵溪驿站,才由水路至临海。历史上未见顾况有多次游天台、临海的记载,故此行必是到新亭监上任。该诗虽未见所作时代,但读《临海所居》之一诗就不难理解:
此是昔年征战地,曾经永日绝人行。
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此诗中“征战地”、“绝人行”等词,是描绘当时台州平叛袁晁起义后,百姓生灵涂炭的凄惨情景。《册府元龟》卷一二二:“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八月,台州贼帅李黾(即袁晁)攻陷台州,刺史史叙脱身而逃,因尽陷浙东诸州县。”宝应二年(763年)夏袁晁兵败被俘,11月被杀,诗正印证此事,可推知况到临海是宝应二年末(763年)或稍后。再读《临海所居》之二诗:
此去临(灵)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
不知叠幛重霞里, 更有何人渡石桥。
此时况已离开灵溪到达台州临海,并偕好友游览巾山,巾山有双峰,又称双帻。传说晋时皇华真人修道升天,遗帻于此,留有华胥洞、仙人床等遗迹,民间传说此山有仙气。唐神龙元年(705年)巾山西麓建龙兴寺,十三年(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曾在此驻锡,该寺僧思托随鉴真“始终六渡”,才抵达日本九州。顾况向崇佛道,登此山遥望天台山,禁不住回忆起令人神往的石梁(即“石桥”)飞瀑而赋诗。
顾况何时离职新亭监?约在大历二年(767年)前后。据《唐才子传校笺·顾况》考,大历前期(769~770年),况尚在苏、湖一带,与李泌、柳浑、皎然、陆羽等一时俊杰交游,招为吴兴人丘司议之婿;大历中期(771~774年),在永嘉(今温州)操办盐务,“为江南某盐铁转运支使属吏”,作有《仙游记》、《释祀篇》,建中二年(781年)入韩滉幕府为大理司直。因此,顾况在临海任新亭监当是广德、永泰年间(763-766年)。贞元十七年(801年),顾况写下了著名的《嘉兴监记》,文曰:“天宝末,天下兵起。乾元初,上司凑议,宜以盐铁之职,总以社稷之臣,斡乎山海之利以富人也。淮海闽骆,其监十焉,嘉兴为首”,“大臣奉法,为事选人,拔其贤干,升于宪署,以官原阝显 光华之宠,趋其署者如好鸟之栖茂林。”此文正是他对曾仕新亭监和江南某盐铁转运支使属吏,多年从事盐务阅历的总结。
成语“红叶传情”的来历
唐朝大诗人顾况的诗句“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被后人归纳一句著名的成语“红叶传情”,然而这却是诗人亲身经历的一段佳话轶事。相传在唐天宝年间的一个秋天,身在洛阳的年轻诗人顾况拾得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今洛阳市西下池村)的一片红叶,叶面上有宫女题写的哀怨诗句“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萌动爱意的诗人也赋诗一首写于红叶之上,并将这片红叶从上水池传进宫内,竟然真的和那位哀怨的宫女取得联系。此后顾况和这位宫女二人经常凭借红叶传送爱恋的心声。不久发生唐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官兵为抵挡叛军安禄山进行为期60天的“洛阳保卫战”最终失败,顾况趁战乱找到那位与他传诗的宫女逃出上阳宫,二人结为连理白头到老。从此红叶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传咏至今。这段甜美的爱情故事也被称作“下池轶事”在洛阳古城流传。
问题:周易玄的语丝语录
一心不二,应识三教四大之旨。渐除五盖,行六波罗蜜,并有七日克期决心,不离八支正道,使得九心生住,而获十力圆满。经百千万亿劫,学百丈怀海,堪忍堪行。证千手千眼,万寿无疆,普度亿兆生民,究竟涅槃。
——14岁
阿基米德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及一根足够长之,我便可将地球撬翻。”对我而言,支点便是本心,则是思想。唯本心可以使人站立,唯思想能无限延长。
——15岁
别人都把我当奴仆时,我要做人;别人都把我当人时,我要做奴仆。
——16岁
襟怀气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未能撄于吾心,慨然而有志于天下。
——17岁
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8岁退学感言
上天下地,参赞化育。天地虽大,顶天立地。
我在其中,立德立功。我亦不微,舍我其谁!
——19岁
地球不会因我而停止转动,但世界会因我而有所不同。
——20岁
何谓三立三争?曰:“为家人争气,为自己争名,为民族争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立言。”以为学为道之有为,步入无为之圣境,以争气争光之争取,而成不争之大德。三争以遂人道,三立以应天道。
——21岁
继黄老心传,须知圣由天纵;
承孔孟道统,讵不德合时中?
——22岁
我不是卜者。读书是为了开阔胸襟,启迪智慧,升华境界,促进修为。我只是以《周易》为主线,贯通百家,以八卦定格局,统观世界。以独立的人格,养浩然之正气,回归于本心。我的需求并不大,能生存即可。挣钱不是目的,只是顺带的结果,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明白了《易经》的道理,做什么都能成功,而不必给人算命。算命不是根本,革命才是终极。《易经》的伟大,不在于仅仅做一些无谓的预测,而在于人心的教化,以臻于天人之境。天地间最大的风水,不是风水,而是人心。是安平泰,教化为育圣贤。我的人生追求,是为大本复原。
——23岁
三坟五典,法羲皇之道,凤凰来去;
八索九丘,立天地之心,龙虎风云。
——24岁
三才天地人,我在此中分。无须驾白鹤,任意自纵横。
九州挟风雷,一心成贤圣。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24岁
人,未必能让自己伟大,但定能使自己崇高。而真正崇高者亦势必伟大。崇高之人,必有极强之心力,有超于常人之感悟与内证——更能洞悉宇宙人生之本真。故能慈,故能爱,故能行……正因有此特殊感悟与感受,而能生出不朽之信念并及担当之精神。但问狂澜谁力挽?天生砥柱峙中流!
——25岁
对有远大理想及追求崇高人格的人而言,我够花的是钱,不够花的是时间。继往圣绝学,传道德慧命,修暇满人身,开万世太平,任重而道远,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联合一切有识之士,有力之人,共同努力!
——26岁
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中正大公为生民立极。
——27岁 题四为堂联
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天地立心;
以多元协和的天下观为生民立命;
以己达达人的人生观为往圣继绝学;
以承担责任、行使使命的价值观为万世开太平!
——28岁
问题:《宋史·艺文志》中 五行类 的记载!原文与白话文!
《周易八帖》四卷
《周易髓要杂诀》一卷
《周易天门子诀》二卷
《周易三略经》三卷
《易林》三卷
《诸家易林》一卷
《易新林》一卷
《易傍通手鉴》八卷
《易玄图》一卷
《周易菥蓂诀》一卷
《易颂卦》一卷
《大清易经诀》一卷
《周易通贞》三卷
《周易子夏占》一卷
《周易口诀开题》一卷
《周易飞燕转关林》一卷
《周易括世应颂》一卷
《周易鬼灵经》一卷
《周易三空诀》一卷
《周易三十六占》六卷
《周易爻咏》八卷
《周易鬼镇林》一卷
《周易金鉴歌》一卷
《周易联珠论》一卷
《周卦辘轳关》一卷
《易辘轳图颂》一卷
《易大象歌》一卷
《周易卜卦》一卷
又《玄理歌》一卷
《地理观风水歌》二卷
《阴阳相山要略》二卷
郭璞《周易玄义经》一卷
《周易察微经》一卷
《周易鬼御算》一卷
《周易逆刺》一卷
《易鉴》三卷
黄子一作“景”
玄《易颂》一卷
王守一《周易探玄》九卷本十卷
《易诀杂颂》一卷
《易杜秘林一作“林秘”》一卷
《易大象林》一卷
李鼎祚《易髓》三卷 《目
《瓶子记》三卷
成玄英《易流演》五卷
虞翻注《京房周易律历》一卷
陶隐居《易髓》三卷
王鄯《周易通神歌》一卷
张胥《周易缭绕词》一卷
灵隐子《周易河图术》一卷
焦氏《周易玉鉴领》一卷
《周易三备杂机要》一卷
《周易经类》一卷
《法易一作“易法”》一卷
《周易窍书》一卷
《周易灵真述》一卷
《周易灵真诀》一卷
《易卦林》一卷
《周易飞伏例》一卷
《周易火窍》一卷
《周易备要》一卷
《周易六神颂》一卷
天门子《易髓》一卷
管公明《隔山照》一卷
《文王版词》一卷
王严《金箱要录》一卷
朱异《稽疑》二卷
《罔象玄珠》五卷
《六证括天地经》一卷
《黄帝天辅经》一卷
孙膑《卜法》一卷
刘表《荆州占》二卷
《海中占》十卷
武密《古今通占鉴》三十卷
李淳风《乙巳占》十卷
又《杂占》一卷
《帝王气象占》一卷
《气象占》一卷
《西天占书》一卷
《白泽图》一卷
《周遁三元纂例》一卷
《阴阳遁八一作“入”局立成法》一卷
《阴阳二遁万一诀》四卷
《遁甲要用歌式》二卷
《阳遁天元局法》一卷
《阴阳遁甲经》三卷
《阴阳遁甲立成》一卷
《天一遁甲兵机要诀》二卷
《三元遁甲经》一卷
《遁甲符应经》三卷
《太一玄鉴》十卷
《太一新鉴》三卷
《枢会赋》一卷
《九宫口诀》三卷
《玉帐经》一卷
《乾坤秘一作“要”》七卷
《蓬瀛经》三卷
《济家备急广要录》一卷
《三元经》一卷
《二宅赋》一卷
《行年起造九星图》一卷
《宅心鉴式》一卷
《相宅经》一卷
《宅体一作“髓”经》一卷
《九星修造吉凶歌》一卷
《阴阳二宅歌》一卷
《二宅相占》一卷
《太白会运 记》一卷
《九天秘记一作“诀》一卷
《详思记》一卷
《玄女金石玄悟术》三卷
《西王母玉诀》一卷
《通玄玉鉴颂一作“领”》二卷
封演《元正一作“正元”
占书》一卷
周辅《占经要诀》二卷
《蕃占要略》五卷
《天机立马占》一卷
《统占》二卷
《六甲五行杂占机要》二卷
《乙巳指占图经》三卷
《人伦宝鉴卜法》一卷
杜灵贲《卜法》一卷
《占候应验》二卷
《晷菥算经法》三卷
《易咎限算》一卷
《晷限立成》一卷
费直《焦贡晷限历》一卷
韦伟《人元晷限经》三卷
《铭》五卷
《轨革秘宝》一卷
《轨革指迷照胆诀》一卷
《轨革照胆诀》一卷
史苏《五兆龟经》一卷
又《龟眼玉钤论》三卷
《五兆金车口诀》一卷
《五兆秘诀》三卷
《五行日见五兆法》三卷
《五兆穴门术》三卷
《灵棋经》一卷
《龟缭绕诀》一卷
聂承休《龟经杂例要诀》一卷
《玄女玉函龟经》三卷
《古龟经》二卷
《神龟卜经》二卷
刘玄《龟髓经论》一卷
毛宝定《龟窍》一卷
《龟甲历》一卷
《龟兆口诀》五卷
《龟经要略》二卷
《龟髓诀》二卷
《春秋龟策经》一卷
黄石公《备气三元经》二卷
《玄女五兆筮经》五卷
李进注《灵棋经》一卷
《金石经》三卷
《灵骨经》一卷
《螺卜法》一卷
《大道通灵肉臑论》一卷
《鼓角证应传》一卷
郯子《占鸟经》二卷
《占鸟法图》一卷
袁天纲一作“孙思邈”
《九天玄女坠金法》一卷
《怪书》一卷
《响应经》一卷
《玄女三廉射覆经》一卷
《通明玉帐法》一卷
《遁甲步小游太一诸将立成图》二卷
《相书》七卷
《相气色诗》一卷
《要诀》三卷
《玄明经》一卷
闾丘纯《射覆经》一卷
东方朔《射覆经》三卷
又《占神光耳目法》一卷
《相枕经》一卷
《马经》三卷
《相马经》三卷
卢重玄《梦书》四卷
柳璨《梦隽》一卷
《周公解梦书》三卷
王升《缩或无“缩”字
占梦书》十卷
陈襄《校定梦书》四卷
又《校定相笏经》一卷
《校定京房婚书》三卷
李靖《候气秘法》三卷
又《六十甲子占风雨》一卷
《五音法》一卷
《阴阳律体一作“髓”》一卷
《灵关诀益智》二卷
《袖中金》五卷
《玄女常手经》二卷
《神诀》一卷
《游都璧玉经》一卷
麻安石《灾祥图》一卷
《风角鸟情》三卷
《日月风云气候》一卷
《日月晕贯气》一卷
《日月晕蚀》一卷
《气色经》一卷
诸葛亮《十二时风云气候》一卷
《五行云雾歌》一卷
《占风雨雷电》一卷
《年代风云一作“雨”占》一卷
窦维鋈《广古今五行记》三十卷
周麟《竹伦经》三卷
冯思古《遁甲六经》卷亡
丘延翰《金镜图》一卷
通真子《玉霄宝鉴经》一卷
《三命指掌诀》一卷
文靖《通玄五命新括》三卷
董子平《太阴三命秘诀》一卷
杨绘《元运元气本论》一卷
何朝《命术》一卷
李蒸《三命九中歌》一卷
徐鉴《三命机要说》一卷
林开《五命秘诀》五卷
僧善嵩《诀金书一十四字要诀》一卷
《凝神子》一卷不知姓名
凝神子《八杀经》一卷
凝神子《解悟经》一卷
西城野人《三五志》二卷
《八九变通》一卷
白云愚叟《五行图》一卷
知玄子秦浼《太一占玄歌》一卷
刘烜《元中祛惑经》一卷
《占雨晴法》一卷
《金鉴占风诀》一卷
《三元飞化九宫法》一卷
《行年五鬼运转九宫法》一卷
《山冈机要赋》一卷
《山冈气象杂占赋》一卷
《五音地理诗》三卷
《五音地理经诀》十卷
《阴阳葬经》三卷
《掘机口诀》一卷
《掘鉴经一作握鉴经”》五卷
《洞幽识秘要图》三卷
《灵宝六丁通神诀》三卷
《通天灵应宝胜法》二卷
《黄石记》五卷
刘启明《云气测候赋》一卷
《定风占诗》三卷
《风角五音占》一卷
《日月晕图经》二卷
《占候云雨赋》一卷
《风云关金巢秘诀》一卷
《云气形象玄占》三卷
《天地照耀占》一卷
李经表《虹霓灾祥》一卷
《宿曜录鬼鉴》一卷
《日月城砦气象灾祥图》一卷
《中枢秘颂太一明鉴》五卷
《太一五元新历》一卷
《太一七术》一卷
《太一阴阳定计主客决胜法》一卷
《太一循环历》一卷
《太一会运逆顺通代记阵图》一卷
《六壬军帐赋》一卷
《六壬诗》一卷
《六壬六十四卦名》一卷
《六壬战胜歌》一卷
《六壬出军立就历》三卷
《六壬玉帐经》一卷
王承昭一作“绍”
《占风云歌》一卷
《占风云气候日月星辰图》七卷
《望江南风角集》二卷
张良《阴阳二遁》一卷
胡万顷《太一遁甲万胜时定主客立成诀》一卷
一行《遁甲十八局》一卷
司马骧《遁甲符宝万岁经图历》一卷
冯继明《遁甲元枢》二卷
《玄女遁甲秘诀》一卷
《天一遁甲图》一卷
《天一遁甲钤历》一卷
《天一遁甲阴局钤图》一卷
《遁甲搜元经》一卷
《遁甲阳局钤》一卷
《遁甲阴局钤》一卷
杜惟翰一作“乾”
《太一集》八卷
《太一年表》一卷
《十三神太一》一卷
《御序景佑三式太一福应集要》十卷
王处讷《太一青龙甲寅经》一卷
康洙序《时游太一立成》一卷
广夷《太一秘歌》一卷
《太一细行草》一卷
《太一杂集笔草》一卷
《太一时计钤》一卷
《太一阳九百六经》一卷
《太一神枢长历》一卷
《太一阳局钤》一卷
《太一阴局钤》一卷
《九宫太一》一卷
乐产《王佐秘珠》五卷
《神枢灵辖经》十卷
马先《天宝灵应式经一作“记”》五卷
《日游太一五子元出军胜负七十二局》一卷
《黄帝龙首经》一卷
《九宫经》三卷
《九宫图》一卷
《九宫占事经》一卷
桑道茂《九宫》一卷
又《三命吉凶》二卷
《撮要日鉴》一卷
《六十四卦歌》一卷
郗良玉《三元九宫》一卷
《九宫应瑞太一图》一卷
杨龙光《九宫要诀》一卷
又《九宫诗》一卷
《九宫推事式经》一卷
《禄命歌》一卷
《禄命经》一卷
《风后三命》三卷
朱琬《六壬寸珠集》一卷
《六壬录》六卷
《五真降符六壬神武经》一卷
《六壬关例集》三卷
《六壬维乾照幽历》六卷
张氏《六壬用三十六禽秘诀》三卷
《大六壬式局杂占》一卷
《六壬玄机歌》三卷
《六壬七曜气神星禽经一作“纪”》一卷
马雄《绛囊经》一卷
《金匮经》三卷
《髓经心经鉴》三卷
徐琬《启蒙纂要》一卷
李筌《玉帐歌》十卷
《秘宝翠羽歌》三卷
《明鉴连珠歌》一卷
《清华经》三卷
《推人钩元法》一卷
由吾裕《式心经略》三卷
《式合书成》一卷
《用式法》一卷
《式经纂要》三卷
《玄女式鉴》一卷
《三式诀》三卷
《天关五符式》一卷
这是关于五行的记载
问题:周易玄的旁观者说
▲周易玄,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在这里我更愿意称他为先生。前不久听韶杉兄弟聊起过他,当时并未十分在意。在网上无意看到他的博文,并与他建立了联系,
刚好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生导师董伟教授说来我处,打算讨论一下《风水中国》的创作问题。我突然想到了周易玄,于是便邀请他到我处与大家见个面。
上午11点他准时来到我工作室,以他博客照片上的模样对上了号。易玄,外型清秀纯朴,如果走在大街上,不了解他你会不以为然的,站在你面前,你也很难用满腹经纶同他联系在一起。
当我们开始沟通,感受他清晰的思路,听着他冷静的谈吐和应对,慢慢地心里就产生着“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感叹,脑子也不自觉地蹦出此人值得尊重的念头来。
《易经》这门玄而又玄的学问,其深奥晦涩常使人望而止步。因此,掌握了这门知识的人通常被看成智者,精通这门学问的人就被称为高人了。
易玄,这个生在八十年代末的年轻人,竟在易学界被同行们推崇为“神童”而受到敬重,置身于高人行列,这不多见。他小学六年级就开始涉猎易经,一路走来,花出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头和遇到多少坎坷我不清楚,在易学研究上有多深的造诣我也不知道。但有几点我感觉到了,他被资深易学家们所看好和器重,他在全国重要的易学机构中有一席之地并身兼要职,他正在干支哲学中深入研究并非常自信,他在网上毫无保留地为网友指点迷津,他被清华大学请来上国学课……
在往后进一步的交流中,相信对他我会了解得更多!——世界大型纪录片《风水中国》总导演 张义宽
南国的孟冬,金辉沐余阳,笔者与易坛新秀周易玄先生相聚于深圳市梧桐山庄。
一见面,笔者便被先生那少年英俊、稳重淡定的气质所吸引。谈到周易,先生对易学的执着追求、对易理的认识和理解真令人叹服;作为当今最年轻的周易学子,先生广结朋友,游历了中国大半名胜,遍访易学界精英,他的精神毅力值得敬佩;阅读先生的学术巨论,深受教益。笔者十分感慨地为先生赠言:易坛翰苑花竟放,儒雅新秀周易玄。——潮汕地区文联主席 陈志洪
最初看易玄的照片,觉得他是一个清秀、聪灵、帅气、敏慧的少年。可是后来看到易玄的文字我完全被震慑惊服了。想不到他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底蕴和修为,他的深邃睿智让我心悦诚服,他的凝重练达让我叹为观止。超脱的气质与灵动的才思 、不凡的见解简直就是罕见的少年奇才。日后必成大器,前途不可限量。真诚地期待易玄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现,成为思想丛林中一朵绝艳的奇葩异卉。—— 陈莹(中科院副研究员)
精天文悉人文,志在博古通今;顺乎天应乎人,情系国富民生!——著名哲学家唐明邦教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程湘清教授汇纳百川,致公天下。——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
易玄先生年少有为,不遗余力地推动传统文化事业。无论从传承还是传播的角度,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少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张涛教授
浙大的褚健副校长多次向我提到你。他告诉我说贵州有位奇才,既是他的老师,又是他的好友。是少有的少而博学的人。他建议我见见你,说对我会有帮助。知道这次你回到贵州,便专门过来与你相会。——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初见周易玄时的开场白
易玄先生与我是莫逆之交。我们同样都是“八零后”,但他这个八零后的学识让我感到震惊!——南开大学廖墨香教授
周易玄先生是旷世奇才,有超乎常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给今天的青年人树立了绝好的榜样。——吉林大学中文系系主任 沈文凡
他是少年大师,是我们佛家常常讲的再来人啊。——佛门大居士 夏荆山
易玄先生是我的小老乡,为了来参加他在北大百年讲堂组织的这次论坛,我几乎推掉了这个月的所有活动。他是在座诸位心目中的大师,但我更愿意称他为先生。他的《国学旨归》在出版前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浏览,还没浏览完,更没来得及细读。我的一个大致感受是他把诸子百家思想都归拢到《易经》的根上来了。他确实不简单,很了不起。首先是他以二十来岁开始便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治学、著述让人感到了不起;其次他能汇通百家归结于《易》,这个思想格局也很了不起。——王志纲
问题:双鱼座和什么星座最配做闺蜜
双鱼座的女孩子特别温柔,内心也很细腻。是那种多愁善感又很浪漫梦幻型的女孩子。
适合做双鱼座闺蜜的应该是同样和她是水象星座的巨蟹座。
巨蟹座的女孩子温柔顾家,心思同样细腻。非常对双鱼座的胃口。
两个女孩子在一起,属于能够互相倾诉内心的一对好闺蜜。
好闺蜜
问题:宋慧乔谈结婚 和玄彬分手原因是什么
我也是白羊座 最近运气也不好
可以推荐你去朝阳区次渠镇 有一座观音寺 据说是菩萨最多最全的一个寺庙 而且求签转运很灵验的 寺内自备香火
我与寺庙的主人有过一面之缘 应邀前去 但苦于一直都没有时间 所以就推荐给你啦 去不去在你啊
祈福/恭请圣物
如部分已经请完,可根据需求推荐同款!
温馨提示:
1、本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