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怎么学习易经,那本书比较正规而且易懂
直接看周易. 能看懂了你就学会了. 不用管人家的评注.
问题:我想学《易经》,请问怎么学比较快?
137教育平台的方法学易经最方便,最科学,最有效,你可以在网上找137教育平台
问题:周易学习很难吗?
看个人悟性的 建议看看曾仕强教授的视频 易经的智慧 ……先入门吧 挺深奥的 看易经能看出小人或看出君子
问题:周易自己能学吗?
书店有很多白话周易,周易入门的书
不过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先看下南怀谨先生关于周易的书,比较通俗易懂
还有,要准备好字典~~
如果想少走弯路,为了不误导有志学易者,我的忠告是,从头就是从掌握八卦六十四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行这99个原始文化符号开始,而不是泥于后出的《周易》或《易传》的文字。
此为自古学易不外传的诀窍。卦爻等符号是本体论与方法论合一,从法地法天法自然的方法论切入,学易就可以事半功倍、举一反三。弄清易道象数模型,你把握到的就是中国人原始的世界观和时空观,要了解象数和使用方术,必要贯通易理,掌握方明、矩尺、索、式等若干秘密武器。
需要指出的是,学易很少涉及宗教,更多的是了解和认同中国古代文化的科学底蕴。
间入门类书目不暇接,绝大部分只能用来了解与易学相关的知识,注释《周易》的书也不适宜初学者。关键是看你的学习兴趣重在悟道闻道,还是掌握方术。建议选侧重卦象变化及卦象结构解读的,如王居恭的《周易漫谈》《周易旁通》,张延生的《易学入门》《易学应用》等,读这样的书你学易可以少绕些弯路;易是关于天人关系的学问,因此读易与养生、中医结合、即由内在的身易与外在之易结合的书也是学易的方便法门,如潘雨廷的《易老与养生》、汪忠长的《易与道》等;要了解易学研究的现状,资料搜集比较全面的工具性的书有陈凯东的《周易志》……以上推荐的标准主观性强,仅供参考。
问题:周易入门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1、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2、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无非是阴与阳的变化,动与静的变化,刚与柔的变化,损与益的变化,减与增的变化。
3、无论事物怎么千变万化,它的变化规律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变化的只是现象,不变的才是规律。
扩展资料:
《周易》综合总结了儒道两家的说法,提出了太和的思想,把自然和社会看做一个整体,适用于自然界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其根本主旨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根据对支配着自然界的那种和谐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来谋划一种和谐的、自由的、舒畅的社会发展前景。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一种以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思维模式是一个儒道互补的新型的世界观,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国思想的共同特征。
问题: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
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
由于学界还有争论,
故此,存而不论。
另外一部分,
来自于我个人的理解,
欢迎各位与我探讨。
一、易经的来源
相传,上古之时,
黄河中浮出龙马,
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
背负“洛书”献给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
观察河图与洛书,
开出先天八卦图,
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
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
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
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
至此易道大显,
故《易经》也称为《周易》。
二、易经的论文
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
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
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
称为《易传》或者《十翼》,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这十篇论文分别是:
《彖》上下、《系辞》上下
《象》上下、《文言》、
《说卦传》、《序卦传》、
《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
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
自宋代程颐开始,
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
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
附于易经之后,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
把孔子这十篇论文,
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读懂,
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
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
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
不过,孔子只以人文解易,
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
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三、易经的含义
易以道阴阳,
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
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
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
会意为“易”,
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
1、交易:阴阳之对待;
2、变易:阴阳之流行。
全部的易经,
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
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
绝非正理。
四、卦是什么意思
卦,其实就是“挂”,
把东西悬挂起来,让人来观察,
看它象什么,故称为卦象。
蒙卦卦象
易经的道理,全在象中,
象包含了无尽的道理,
仅仅用人事来解释易理,
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五、爻是什么意思
爻,就是交的意思,
代表阴阳相交。
爻,也代表了阴阳的运动,
因为只有运动才会相交。
易经各爻,
都是从卦里面出来的,
因此,抛开卦单独谈爻,
是错误的。
孔子的《小象》,
都是解释各爻爻象的,
因此,抛开《小象》单独谈爻,
也是错误的。
六、彖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彖”是一种猛兽,
有点象犀牛,只有一只角,
能够知道天机,人事吉凶,
牙齿最为坚利,咬物必断。
因此取“彖”的意义,
来作为总论、决断一卦基本情况的断词。
七、三易是什么
关于“三易”的说法,
大抵有如下三种:
1、指三本不同时代的易经:
《连山》、《归藏》、《周易》
《周礼》中记载:
夏代之易,以“艮”卦为首,
艮卦象征山,
因此称为《连山》;
商代之易,以“坤”卦为首,
坤象征地,
万物莫不藏于地中,
因此称为《归藏》;
《周易》,是周代之易,
也有易道周普天下万事万物,
无所不备的意思。
2、指易经的三种基本含义。
东汉郑玄《易赞》、《易论》认为:
“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3、伏羲、文王、孔子之易的合称。
《四库全书》解释说:
三易者,伏羲、文王、孔子之易也。
一说为:天易、圣易、心易。
个人认为:
伏羲之易,为天地之易,
是用来解释整个宇宙的;
文王之易,是圣人之易,
是用来阐释万事万物的;
孔子之易,是人世之易,
主要用来阐释人间之事的。
八、易经的核心内容
易经的核心内容,
包括了三个方面,即:
易理、易象、易数。
易无象外之辞,
也就是说易理是依附于易象的。
但至王弼注易以来,
专重易理,象几乎都失传了,
到唐代李鼎祚,恢复了一二分,
到明代来知德,恢复了三四分,
到清代的胡煦,基本恢复,
到晚清尚秉和,易象大显。
数的部分,
自汉代焦延寿、京房一脉,
基本拿来作为卜筮之用了。
但事实上,
易经的象、数、理是一体的,
割裂开来单独而论都是错误的。
而象、数、理,
都是讲阴阳之象、阴阳之数、阴阳之理,
只不过把阴阳之理推演到万事万物罢了。
易经的核心是阴阳之变。
九、古代易学大家
古代研易大家很多,
自孔子以降,汉代田何传易,
逐渐流派纷呈,众说纷纭。
但由于很多都没有写书,
就不一一说了,
主要说一些有著作的。
焦延寿,核心著作《焦氏易林》;
魏伯阳,核心著作《周易参同契》;
陈抟,核心著作《河洛理数》;
邵康节、核心著作《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
李鼎祚、核心著作《周易集解》;
来知德、核心著作《来注易经图解》;
胡煦、核心著作《周易函书》;
尚秉和、核心著作《周易尚氏学》。
另外一些大家,
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
他们有的偏重易理、有的偏重易占。
如:
王弼、核心著作《周易注》;
孔颖达、核心著作《周易正义》;
朱熹、核心著作《周易本义》;
程颐、核心著作《伊川易传》;
麻衣道者、核心著作《火珠林》;
虞翻、核心著作《周易注》;
京房、核心贡献“八宫卦”;
十、学易者的正见
孔子说得很好:
学易学得好的,精微洁净,
学得不好的,一个字:贼。
学易的目的,
乃是通过易经阴阳推阐之妙,
领悟宇宙人生之真理,
进而达到与“道”合一,
天人合一之境界。
占卜是学易的一个方便法门,
可以让人“玩索而有得”,
若过分追求占卜的结果,
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祈福/恭请圣物
如部分已经请完,可根据需求推荐同款!
温馨提示:
1、本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