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郭店楚墓竹简本啦
楚墓竹简本成书时间大约为:战国中期
马王堆帛书本成书时间大约为:汉高祖~汉文帝时期
问题:马王堆汉墓出土哪些书籍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3号西汉墓出土的秦末至汉初书写在缣帛上的古籍。帛书用整幅或半幅的缣帛书写,存放在 3号墓东边箱一个长方形的漆匣内,其中,有的帛书卷在一块宽约2~3厘米的木片上,出土时折叠的边缘已经断裂,帛片互相粘连在一起,破损十分严重。经过修复及考订,判明共有帛书约29件,约12万字。
根据书体、避讳、纪年以及该墓下葬的年代 (公元前168)来考订,帛书抄写的时间可大体分作两类。抄写时间较早的一类,字体近篆书,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大约是秦汉之际所写;抄写时间较晚的一类,字体为隶书,讳“邦”为“国”,但不避惠帝刘盈和文帝刘恒讳,当为汉初至汉文帝初年所写。帛书中有一部分用砂画有行格,上下留天地头,各篇前后留有相当于“赘简”的空白等,与出土的汉代竹简形制基本一致。帛书大都没有篇题。为了便于称引,凡是没有篇题的均由整理者根据内容定名。整理后将全部帛书分编为六册。所发现的古籍有 :
《老子》甲、乙本及卷前卷后佚书 帛书中有两种《老子》写本。《老子》甲本和卷后四篇佚书合抄为一个长卷,字体近篆书,共 465行,每行约30字;《老子》乙本和卷前四篇佚书合抄在一幅整帛上,字为隶书,共252 行,每行60~70余字不等,抄写时代晚于甲本。两种写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次序与通行本相反,而与《韩非子?解老》所引用的本文次序一致。通行本分作81章。帛书《老子》乙本不分章,甲本某些段落前有圆点标志,章次均与通行本有不同之处,如通行本第24章在第22章之前,第41章在第40章之前,第80、81章在第67章之前等。寻绎文义,帛书顺序较通行本合理。
《老子》甲本卷后佚书原无篇题,按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定名为《五行》、《九主》、《明君》、《德圣》。所谓五行,指仁、义、德、智、圣;所谓九主,指篇中伊尹所论九种君主。《老子》乙本卷前四篇佚书,原有篇题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前两篇又包括若干小的篇章,均有尾题,内容主要是讲刑名和阴阳刑德之说。有人认为这 4篇佚书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在道家类的《黄帝四经》,因汉文帝时崇尚黄老之学,所以把《黄帝四经》和 《老子》合抄为一卷;也有人认为,《十六经》记载关于黄帝的神话以及他的大臣力黑(即力牧)、阉冉、果童、太山稽、高阳等人的事迹和相互对答之词,可能与《汉书?艺文志》 著录的《黄帝君臣》10 篇或列入兵阴阳类的《力牧》15篇有关。
《周易》及卷后佚书 帛书《周易》包括两个部分。《六十四卦》和卷后佚书合抄为一卷,共 129行,无篇题,佚书暂定名为《二三子问》;《系辞》和卷后几篇佚书合抄为一卷,佚书原有篇题并注明了字数,分别为:《要》一千六百四十八,《昭力》、《缪和》六千。
帛书《六十四卦》卦名多用假借字,如乾为“键”、艮为“根”、 坎为“赣”、 震为“辰”、坤为“川”、兑为“夺”、离为“罗”、巽为“”等。卦辞和爻辞与通行本基本相同,但是排列的次序却截然不同。通行本分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始于乾,终于离;下经三十四卦,始于咸,终于未济,排列次序为两两相对。《彖》、《象》、《文言》等解说文字分别附于有关的卦辞、爻辞之下帛书不分上下经,也没有《彖》、《象》、《文言》,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不是两两相对,而是以上下重卦为基础,即作为下卦的八个单卦,按照一定的次序与一个固定的上卦组成重卦,然后依此类推,组成六十四卦。帛书《系辞》与通行本不同之处主要是不分上下篇,也不分章节。通行本“大衍之数五十”一章不见于帛书《系辞》,另外有些章节散见于《系辞》卷后其他佚书。佚书主要内容是二三子以及缪和、 吕昌、 吴孟、张射、李平、昭力等人与传《易》的先生问答,也包括今本《说卦》的部分内容。春秋》类佚书 帛书中有两种属于《春秋》类的佚书。一种类似《左传》的佚书,残损严重,存 97 行,共16章,原无篇题。内容叙述春秋时代史实,每章各记一事,不相联贯,既不分国别,也没有纪年,如鲁隐公被弑、齐使公子彭生杀鲁桓公、鲁公子庆父弑君、宋襄公泓水之战、子赣见太宰、秦杀大夫绕朝等。史实有的与《左传》相合,但议论不同,有的为《左传》所未载。有的学者认为该佚书是“为楚威王傅”的铎椒摘编的 《铎氏微》,或者“捃摭 《春秋》之文以著书”的《公孙固》18章一类的书。此书记事比较简略,重在记言,现定名为《春秋事语》。
另一种佚书内容属于战国纵横家的言论,存 325行,首尾基本完整,共27章,每章用小圆点隔开。其中有11章见于司马迁《史记》和刘向所编《战国策》,16章不见于传世古书书中多记苏秦等人的游说资料,有人认为可能是早已失传的《苏子》31篇,也有人认为今本《战国策》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中秘书中 《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编定的,帛书即此类资料之一。现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古医书 帛书古医书原来均无篇题。有一种医方专书,抄在高约 24厘米的半幅帛上,存 459 行,有目录,列出52种疾病的名称,正文则以这52种疾病的名称作标题,分别记载发病的原因和病状,以及治疗该病的方剂和疗法,少则一、二方,多则二、三十方不等。治疗方法主要是用药物,也有灸法、砭石以及外科手术的割治。药名达 240余种,有些不见于现存的本草学文献。现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卷前有其他佚书 4篇,合抄为一卷,现定名为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都是关于古代医学理论方面的书。前两种书的内容,论述人体11条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与现存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论12经脉的部分体例接近,甚至很多文句相同,但是这两种帛书都只讲了11条脉,缺少一条手厥阴脉《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述各脉均为从四肢末梢向躯体中心循行,《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述各脉循行的方向相反,即由躯体中心向四肢末梢循行。
《脉法》共12行,内容论述根据脉法判断疾病的征候,特别提到用灸法和砭石治疗的问题。《阴阳脉死候》4 行,与《灵枢?经脉篇》中关于“五死”的一段相近,但有一些重要出入,而且不像《经脉篇》那样具有五行学说的色彩。
与压在帛书上面的医书竹木简放在一起的,有一幅用彩色绘在高约50厘米的整帛上的《导引图》,出土时残破严重,现依据浸水痕迹、折叠关系及帛本身的经纬纹理情况,尽可能拼接复原。画面上人物单个排列,作静坐、 伸臂、 下蹲等各种姿势,图旁题有“引脾痛”、“引膝痛”等说明文字。《导引图》前有佚书两种,共26行,前一种定名为《却谷食气》,是现存的关于行气或气功的最早的文献材料之一。从第 9行开始,内容与上述 《阴阳十一脉灸经》 基本相同,现分别称之为甲、乙本。
定名为《杂疗方》、《养生方》、《胎产书》的三种佚书合抄为一卷,《胎产书》专论胎产的宜忌,类似古医书的《产经》;《养生方》和 《杂疗方》 的性质,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房中一类,同传世的该类古书也有渊源关系。
天文星占、古地图、相马经等古佚书 天文星占方面的佚书一卷, 144行,无篇题。内容主要是木、金、水、火、土五星占及五星行度,故定名为《五星占》。书中记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246~前177)70年间五星在天空中运行的位置,并推算出其公转的周期如填星(即土星)公转周期,《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都计算为28年,帛书推算为“三十岁一周于天”,更接近于现代天文科学计算的数字 (即29.46年公转一周)。
佚书中有一种从天文气象占验吉凶的书,有图有文,内容分云、气、星、彗四个方面,从上到下排为六列,每条上面用朱、 墨两色绘图,下面是名称、 解释和占文。下半幅末尾的一段,有占文而没有图,共存 350余条。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天文气象内容。如“彗”,共有29个不同形态的彗星图,除了彗头、彗尾,有的还画出了肉眼所不易见到的彗核。
古地图(见)。
《相马经》佚书,原无篇题,存77行,文体类似于赋,与近代各家辑本《相马经》在内容和文体方面都不相同。
阴阳五行和刑德类佚书 尚未整理发表。 参考书目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1。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一、三、四册,文物出版社,北京,1981、1983、 1985(余待续。
问题:《周易》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是根据数的阴阳和随机性,推断事物凶吉的书.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没有必要去钻研它.我也曾经看过(老师推荐的),但是看了2遍还是不能领悟.简直不知所云.周易严格的说是一本主观唯物主义哲学书籍,它集天文、数学、兵法、治国方略、做人处世、道德修养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一体,是一本锻炼人思维的好书。许多诺贝尔获奖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我想当年的马克、恩克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前也看过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把周易的内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时,科学很落后,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析,为此就出了<周易>学说.
简单地说,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从哲理方面解释易,虽然此解释同样也可适用于占卜,但周易列为经书,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为占卜的书,因孔子只从哲理理解易,基本没有关于占卜的论述.后世的占卜,是从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创造的,基本与周易无联系.
4.哲理适用于任何人,但以周易用于占却不会有实践意义,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为占经是因周易还没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抛弃,而其他易经已失传了.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三、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问题:《周易》到底是怎样一本书?
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
问题:中国周易学会会长真的没换过吗?
1、肯定没有,从学会成立至今,会长一直是刘大钧;
2、详细情况:
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中国周易学会于1996年正式成立。由当时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任学会会长。 中国周易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属的专业性学术组织。
该会宗旨是 联合各地周易研究和工作者展开学术和社会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 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信心,为中华民族复兴和强大做出贡献。
3、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是一所着力开展易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专职学术机构。
该中心的前身,是1984年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成立的“周易研究室”。1988年3月,在“周易研究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直属学校的独立学术研究机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2000年9月,中心正式更名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心的前身及中心自创立以来,其主任皆为著名易学专家刘大钧教授。该中心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一级学会中国周易学会所在地,会长也是刘大钧教授。
4、刘大钧其人:
刘大钧(1943-),山东邹平人,国际著名易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周易研究》学刊创办人、主编,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点第一学术带头人,为山东大学哲学博士点的获得与哲学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大钧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易学研究,以弘扬大易文化为己任,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倡导并开展了传统象数易学研究,是山东大学易学学科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易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为传统易学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治《易》路数上,主张在新的历史文化视野下超越传统的象数义理两派之争,坚持象数义理兼顾,探寻易学的整体学术特色和内涵。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周易概论》(该书多次再版,印数超过10万册)、《周易经传白话解》、《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等学术著作多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之经部易类专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马王堆帛书《易传》系统释义与哲学解读”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二十多年来,筹备召开了十余届国际易学与海峡两岸易学及儒学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易学与两岸易学及儒学的交流与发展,并以“大易”系列的形式,主编了历届易学儒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余部,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大钧身兼数职:
中国周易学会会长、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学刊主编、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太极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下图应该是刘大钧在重庆大足石刻的参观考察留念)
问题:《周易》中的“雷风相薄”是什么意思?
“雷”与“风”皆是八卦之卦象,“雷”是一阳压于二阴之下,“风”是二阳居于一阴之上。按《周易》的“爻动进退数理”,“雷”之底阳爻将振而回蓄于上,“风”之二阳爻将由上往下巽进,这一上一下两相碰撞相搏(薄),形成阴阳相交之象。《周易》“说卦传”是言其八个卦象之爻动数进情况。
祈福/恭请圣物
如部分已经请完,可根据需求推荐同款!
温馨提示:
1、本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