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光生平,读到最后印师念佛往生时,忍不住想哭,何故?
遗著收录于《印光文钞》正、续编和第三编,计:书函、序、跋、疏、记、论、说、铭、志、赞、颂以及杂着等文献1809篇 (初步统计)。 继清代梵天实贤、红螺梦东大师之后,印光被我国佛教界汉语系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我们每天念佛,发愿求生西方就是为了养成一个习惯,能够临终的时候不忘求生净土。就好像一颗每天向西倾倒的大树,突然有一天把它锯倒了,也是自然倒向西方。我们每天念佛求生净土,突然哪一天把我撞死了,也会自然往生净土。
印光大师:念佛有什么现世利益 世人独知念佛身后益,其知身前利益多多。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圣号,后于世间经书,悉皆不读而知。又如世人由于不知临产劝念之益,致许多母子受无量苦,或致殒命,无可救法。
汝所说往生者少,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信愿若真切,即临终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来生福报之梦,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
民国二年(1912)五十二岁,高鹤年居士取大师文章数篇,次年刊载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读者叹服。民国六年五十七岁,徐蔚如居士得大师与其友三书,以《印光信稿》为题印行。
丁大定居士,绍兴上虞人。寓杭州湖墅。家贫而寡,生二女已嫁,业女工以自活。一九二五年,闻吴璧华居士宣讲佛法,仍皈依印光大师暨弥陀寺智慧,并受五戒。
观音与苦难众生有大因缘,因此人们在危难中多求观音菩萨保佑(平时、灾难、生产时应多念观音菩萨圣号)。很多人在病人临终不舍其死去,所以念观音往往含有求病人好转之意,往生之意则不清晰了。
何以证明印光大师为大势至菩萨转世再来?
”又曰:“印光和尚,是势至化身。”言讫而隐。女士醒后,以梦告张孝娟之母,始悉大势至乃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印光乃和尚之名。
大势至菩萨的生日其实就是近代高僧印光大师的生日。民国前是没有的。人们传说印光大师就是大势至菩萨转世。其实这只不过是根据一位农村妇女做的梦来判定的,这件事情印光大师已经给否定掉了。
观音菩萨又说:“印光和尚是大势至化身,四年后化缘结束。”说完就消失了。
后来杨居士讲此事写成文章,现收录在《印光大师永思集》中。一般佛菩萨再来度化众生,绝对不能泄露自己的身份,除非临终时,或者说了以后马上离世,以区分很多邪师为了名闻利养而宣传自己是某某菩萨再来。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转世,大势至菩萨密宗的密号为持轮金刚、持光金刚,当然熟知密宗。
也只有说是大势至菩萨转世而已。但是不是大势至菩萨转世,他自己并没有明示。只是后人根据他大力提倡念佛法门,而且显现的境界又不错,因此说他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如此而已。
确实会有佛菩萨再来的事例,比如大家都认为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但是印光大师从没有说自己是菩萨再来,他一生都说自己是业力凡夫,是一个没有证到念佛三昧的人,自称常惭愧僧。
不是,肉身菩萨一般指的是,高僧圆寂后肉身不腐,这是肉身菩萨。
印光大师是普贤菩萨转世真的假的
”又曰:“印光和尚,是势至化身。”言讫而隐。女士醒后,以梦告张孝娟之母,始悉大势至乃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印光乃和尚之名。
观音菩萨又说:“印光和尚是大势至化身,四年后化缘结束。”说完就消失了。
印光大师简介(1861–1940)印光大师,于夏历十一月初四日卯时,念佛见佛,在苏州木渎灵岩寺关房坐化生西。
关键是:什么表现算“足够虔诚”呢?如果行为上做不到,那就只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而已。若行为处事都忆念三宝、谨慎因果,战兢惕励、如履薄冰,那才是真正得到了佛菩萨的加持。
而另外还有一种是真正的佛菩萨的化现,比如在某人的虔诚祈求之后,他得到了佛菩萨化显的帮助,这种只是在修行人祈求之后出现并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并不是真正这个世界上的人。
南怀瑾先生书里的历史故事之八:苏东坡的前世今生和后世
但是这首歌曲的歌词中却存在着错误———著名收藏家、鉴定家马未都说,该歌词中有两处错误,其中一处错误“谬误”。 对于这首歌曲,马未都认为最好的一句是开头,即“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我被聪明误一生”,他后悔自己聪明;下面两句更妙了,「 ”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希望笨儿子一辈子平平安安有福气,功名富贵都有。
翻开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对于里面介绍的苏东坡的童年生活,我非常有感悟。 书中提到,苏东坡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中。父亲苏洵年轻时也不爱读书,后来看到哥哥考到功名,受到影响,就开始决定认真读书了。
为什么南怀瑾说永明延寿大师是弥勒菩萨转世?
没有说露了身分,还住在世间,没有这个道理。
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有两个公开的化身——一个是唐朝的善导大师,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再一个就是宋朝的永明延寿大师,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是无量光,“延寿”是无量寿,他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
此外,永明延寿大师在《万善同归集》中也引用教证说:佛陀曾派两位圣者前往汉土行化,一是迦叶菩萨化现的老子,一是儒童菩萨化现的孔子。这样看来,佛法尚未传入中国前,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应该是源于佛陀的加持。
祈福/恭请圣物
如部分已经请完,可根据需求推荐同款!
温馨提示:
1、本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